姜彩芬

时间:2014-05-30浏览:110

抓住美丽年华

 

http://lvyou.zjgsu.edu.cn:8080/uploadfile/20091029203729683.jpg

【人物】姜彩芬,女,中共党员,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9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餐911班班长,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继而取得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广州发展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消费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女人的美丽年华就在自己手里,这段流光用岁月来冠以自己的名字,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最美的自己。                                               ——题记

   

优秀,是学姐的老师、同学给予的共同评价。带着敬佩与好奇,开始了对姜彩芬学姐的采访,走进她的过去、现在、未来。

忆往昔,犹记点滴

学姐与我们分享着她的大学四年,尽管学姐高考失利,但是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学姐在四年中的表现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学姐至今很自信的是当年成绩班里稳居第一,无人能及;担任班级班长职务等学生工作职务时,能力突出。“感谢商学院当时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的大学过得很充实。”学姐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学姐一直执着着一个理想:成为一名教师。尽管这其中兜兜转转,轨迹曲折,却必有自己的方向。她一直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博士的专业更是涉及社会学。“我希望成为一位有广度与深度的老师。”学姐如是说。现在的她是中山大学的副教授,却也依然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是她在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学姐这样说到:“大学四年是很宝贵的,好好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全面提升自己。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一旦我们走出象牙塔会碰到许多挫折,这时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学姐从高考失利的痛苦中摆脱出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来,我们会遇上很多的困难,这时或许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就要看我们如何去把握了。”学姐如是说。

在采访过程中学姐一直强调:“要做个文化人,而不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人。”而事实上,学姐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本科期间,她常常泡在图书馆,看的书涉及各个领域,生命的广度与深度在那时慢慢形成。“毕业后,天天都是跟社会人打交道,想看书都没什么时间看了。所以,在校时,提升自己,厚积薄发才是最重要的。”学姐在母校度过的是充实、无悔的四年,也真心希望我们能够在四年的大学深造后,实现自己的飞跃。

安静读书,淡泊做人

彩芬学姐如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即使不施脂粉也显得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在与学姐的聊天中,我感觉到了她的坚韧、她的聪慧、她的成熟,她的谈吐中融入了女性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心灵体验。现在的学姐,从事着她一直梦想着的职业,在三尺讲台上孕育更多的希望;现在的学姐,拥有可爱的孩子,体贴的老公。人生处于她这个阶段时是最幸福的。当我问起学姐有什么幸福的秘诀时,学姐说,“笑看人生”,我再次体会到,学姐的生活普通却很幸福。“也许是因为我喜欢看书,喜欢看书时的那种情境。我可以一个人沉浸在书海。”书籍带给学姐这样的安静,这样的淡泊。安心读书,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加上一些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就会不请自至。“不是人人都一定能成功,但是人人都可以很快乐,这不是更重要吗? ”学姐的话给了我很多启示,不知现在年轻气盛的我们能否明白学姐的这份心境。

寄语晚辈,盼母校发展

而今,学姐既是我们的前辈,又是一位大学老师,对我们有很多希冀:“现在的大学生比我们那时,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但有时难免急功近利,不敢失败。浮躁,看书少,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学姐严厉地指出了我们的不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大学时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经形成。这个时期是为人生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时光很宝贵,所以要珍惜。”学姐就是在大学时代很好的利用时间,成就了她现在的事业。“要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当代大学生,是以后社会的中流砥柱。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质,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确实,我们要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大学生,这是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在大学里,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还要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方面的培养,对日后的成功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一句句殷切的希望,正是学姐对母校的爱,对母校未来的期盼。一朵梧桐花的幽香,一缕透净的微光;最动人的希冀原来是不经意的一眸激情沉淀,又上心头。

姜彩芬学姐,在多重角色中穿梭和跳跃,逐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采访学姐的的过程中,她那些真诚而又朴实的的话语,让我也进行着自省。简短的采访稿,记不下学姐的成长历程,只希望能给大家些许感悟。

                                  (初稿、审稿:徐静;校对: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