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钱塘规划论坛”:中国语境城市收缩的辩与证

时间:2022-10-29浏览:168


 20221027日晚上,学院顺利举办了第二期钱塘规划论坛《中国语境城市收缩的辩与证》专题线上讲座,讲座嘉宾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孙平军教授,此次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城乡规划系主任苏飞副教授主持,通过腾讯会议举行,吸引了广大校内外师生参与聆听。

孙平军教授现任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庆市本科经济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外20多家期刊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城镇化、城市收缩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

讲座开始,孙教授首先通过文献的梳理,从城市收缩的研究背景、内涵入手展开话题。孙教授表示,城市收缩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囊括城市收缩现象初现、发展演进、转向城市衰退等各个阶段,是一个嵌于全球化、区域化而根植于本土化、基于区域关联与“竞合”和本底发展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物,导致不同语境下城市收缩形成背景、发展肌理、规划响应的区域异质性。基于城市收缩的特性,在规划研究中无法直接套用西方成功经验,应展开中国背景下的思考,构建中国语境下收缩城市内涵及其理论分析框架。接着,教授通过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等概念的关系认知延伸、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的辨析,从研究范围、研究时段、收缩城市识别方法、城市收缩形成背景和作用肌理的区域异质性4个方面展开了中国化、本土化思考,构建中国语境下城市收缩研究内容框架,包括开展中国城市收缩研究实证分析,识别并揭示中国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类型、分区域对中国收缩城市发展特征的归纳统计等。最后,教授介绍了中国实践部分,以东北三省收缩城市研究以及民族自治区为例进行探讨,分析东北三省收缩城市识别及类型划分等,在中国实践下,提出集约用地收缩效应理念。

教授总结道,收缩城市形成背景和作用肌理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发展语境关联性,推进城市收缩的“中国化”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其内涵、规划响应核心价值取向等要因地制宜,分类别、分区域展开。

讲座的最后还设计了讨论环节,师生们纷纷踊跃提问,孙教授针对学生提出的“多维度综合指标体系下,各指标的权重该如何分配”等问题做出了耐心的回答。孙教授在城市收缩方面的研究,为师生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