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晚上,学院顺利举办了第三十一期钱塘文旅论坛《表演场迁移——“非遗”保护传承的旅游路径研究》专题线上讲座,讲座嘉宾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的王德刚教授,此次讲座由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项国鹏教授主持,通过腾讯视频会议举行,吸引了校内外师生两百余人参与聆听。
王德刚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艺术基金、教育部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委会评委。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文化旅游规划、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王德刚教授在旅游学理论领域提出了“三体论”观点,为中国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德刚教授也是国内理论界最早关注“旅游权利”问题并对开展系统研究的学者,为《旅游法》的出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持,在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传承与发展方式等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讲座开始,王德刚教授首先从 “非遗”研究中的“表演理论”展开话题。王教授表示,表演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要从“向后看”的视角中解放出来,用“向前看”的视角来探讨现实和未来,特别是未来世界中“非遗”存在的基础、生存的可能性以及继续发展的方法与路径。接着,王教授通过日本壬生花田植、台湾布农族、泰山皮影这三个案例探讨了旅游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的理论与途径、从“场景转移”到“文化孪生”、非遗传承人的局限性,以及变异的度量。最后,王教授着重为大家介绍了非遗保护传承一般实践途径之一——“旅游化传承”,以及其五种基本路径,即舞台艺术模式、景区模式、社区旅游模式、文化商业街模式、文创商品模式。王教授总结道,积极保护才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根本之路。在时代变迁使“非遗”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旅游化利用是“非遗”最有效的生存、发展之路。但同时,面对旅游化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因为“旅游就像一把火,既能煮熟你的饭,也能烧到你的屋”。
讲座的最后还设计了问答环节,师生们纷纷踊跃提问,王教授也对大家的疑问做出了耐心的回答。王教授在非遗保护传承的旅游路径方面的研究,为师生们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